国外动态

德国:诚信是社会“通行证”

发布日期:2014-07-12责任编辑:点击:

 完善的信用体制对于保障诚信行为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德国的经验证明,诚信一方面靠主观的道德教育,另一方面则要靠社会制度。在德国,监督社会成员是否遵守社会秩序的最好途径就是社会信用记录。

早在1927年,德国就建立了一套严谨的信用保障体系。这个被称之为SCHUFA的信用保障机构是一家德国全民信用数据存储与查询的民间机构。它的数据库拥有6000多万自然人以及150万法人的信用记录,也就是说德国全国四分之三人口的信用都有据可查。SCHUFA信用保障体系有完善的法律保障。它采用0—100的评分制度,分数越高信誉度越高。其中,个人信用数据每季度更新一次,企业信用数据每天更新。评分体系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,个人基本信息、当前以及以往住址、信用信贷记录、银行账户信息、电话和网络缴费情况、保险信息、商务交易口碑、租房记录、犯罪与个人不良记录等诸多方面都记录在案。在德国,SCHUFA信用保障体系的信用数据对于个人和企事业单位都完全公开,人们可以随时在网上或者打电话查询。每天SCHUFA会接到大约27万次的信誉查询请求,91%的询问都会得到所需的信息记录。

在德国办银行卡、租房、买车、买房,全都要参考个人信用分数。记者刚到柏林时,需要租房,在向房东提供收入证明后,他不但要求出示SCHUFA信用保障体系出具的无不良记录证明,还亲自查阅了记者的其他诚信记录,才同意办理租房手续。记者还听到过这样一个例子,一位大学毕业生去德国西门子公司竞聘一个职位,结果没有被录用。公司人事经理解释这位竞聘者未被录用的原因是,这个学生在德国有过三次乘地铁逃票行为,第一次可原谅他不知晓,第二次、第三次就不能原谅了,这些行为均已记载在个人诚信记录里。德国公司不招收一个不讲诚信的人。

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,社会上只重收益,不讲职业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,像偷逃税、非法打黑工、骗取社会救济、做假账等等。对此,有关部门制定了严格的惩罚条例,对失信者进行严厉惩戒。失信者的违约成本非常高昂,因而惩罚条例对不法奸商或失信者具有强大的威慑力和约束力。

在一个处处以信用作为评判标准的社会里,个人和企业都必须信守承诺。因为任何一个“差评”都可能给自己带来灾难性的影响。一个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,不但会被消费者抛弃,也很难再找到商业伙伴与其合作。一个信用上劣迹斑斑的人,在金融信贷上会受到限制,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会受到消极的影响。在德国,诚信是一张社会“通行证”,缺乏信用则寸步难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