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促消费要扩大“信用半径”
发布日期:2015-08-06责任编辑:点击: 次
有位从日本购买马桶盖的女士对记者说,即使一模一样的产品,我也不在国内买,因为我不相信它是真的。此番回答不禁让人感叹,国内消费者对信用环境的不信任,竟然到了这种地步。
数据显示,2014年中国境外消费超过1万亿美元。当然,境外消费热的主要成因是价格差价,但其中有多少是因为对国内产品的不信任所造成的呢?恐怕也不在少数。信用不足或信誉缺失,是制约居民正常消费的一大障碍。中国经济市场化的转轨,导致中国社会由传统的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,由此而来的“信任半径”不足很容易产生“柠檬市场”。
“柠檬市场”也称次品市场。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,产品的卖方对产品质量拥有比买方更多的信息,买方并不知道商品的真正价值,只能通过市场上的平均价格来判断平均质量,由于难以分清商品质量的高低,因此也只愿付出平均价格。这样,提供高质量商品的厂商只能亏本甩卖,高质量商品便会逐步退出市场,最后是劣质商品充斥。极端情况下,由于消费者对产品的极度不信任,该产品市场会逐步萎缩并消失,这就是信息经济学中的逆向选择。
如果一个国家的市场普遍存在逆向选择,消费者会跨出国境到市场良序发展的国家选购商品。许多有国外购物经历的人都有这样的发现,国产许多高质量商品出现在国外商场,真正的质优价廉,受到消费者青睐,而国内却罕见其踪影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够,一件商品出来,山寨版迅速出现并占领市场。生产厂家起诉盗版者,损时费力耗金钱,结果往往是一地鸡毛。
可见,市场的培育当以信用培育为第一要务,而其基础则是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对称。当前亟须推进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建立信息披露和诚信档案制度、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黑名单制度,让失信者一处违规、处处受限。除却法律上的强制性要求,还当有道义上的自律性约束。多换位思考,如果不想被假冒伪劣所欺,自己首先不要有此类行为。
对于市场发育仍需不断完善的中国经济,要靠法治培育市场信用,让市场参与者逐渐树立起对市场的信心。与此同时,还要在全社会养成信用文化,使讲求信用成为自觉的行为方式,进而不断降低交易费用,提升消费空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