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让诚信的力量不断生长
发布日期:2015-12-01责任编辑:点击: 次
近期,社会诚信建设的步伐再度加快。在京津冀,区域信用体系和奖惩联动机制启动,向各种失信行为说不;在上海,由于个人信用问题被挡在公考门外的典型案例令人印象深刻;在海南,三亚市开展诚信经营活动,坚决打击欺客宰客等旅游市场乱象。时值寒冬, “诚信”二字的热度却丝毫不减。
问题是时代的声音。观察近期的一些新闻热点,可以更深切地感受到公众对失信的焦虑、对诚信的向往。从恒大足球队违约更换胸前广告,引发“赢了冠军,丢了信誉”的反思,到因为质量与描述不符、假冒伪劣等原因,不少消费者 “买买买”变成“退退退”,再到手机流量“偷跑”、P2P平台“跑路”等带来的争议,无不告诉我们,诚信缺失的“痛点”不可忽视,社会诚信建设依然任重道远。
面对风起云涌的市场经济,面对日益融入世界的现代中国,我们迫切需要回答这样的时代课题:信用的种子如何生根?诚信的力量何以生长?
崇尚诚信,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诚信的时代价值。亚当·斯密说,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,基础是道德。今天,当我们由熟人社会走向陌生人社会,当法治建设不断推进,诚信既是社会交往中的最好名片,也是创业发展的无形财富。 “人无信不立,业无信不兴”,不只是古训,更是当代市场经济的精髓所在。
坚守诚信,浙江义乌才能一跃成为“世界超市”;守护信用,我们才能在鼠标点击之间开拓出规模巨大的网购市场。反之,不管是 “天价虾”让一座城市的形象蒙上阴影,还是 “排放门”重创德国大众,都在警示人们,信用是易碎品。正如诗人纪伯伦的告诫:欺骗有时成功,但它往往自杀。 “素信者昌”。只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、价值观,社会的信用财富方能保值增值,社会的运行方能文明有序。
推进社会诚信建设,需要完善的制度来保障。一直以来,失信者吃香、守信者吃亏的 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现象让人们痛心疾首。究其根源,信用体系不健全、管理制度有漏洞,往往是症结所在。纵观全球,靠制度尤其是法治维护社会信用,是各国通行做法。审视国内,通过制度为诚信建设保驾护航,已是大势所趋。
道德大厦的矗立,离不开制度“四梁八柱” 的支撑。近年来,从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(2014-2020年)》出炉,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社会诚信建设的谋划,从统一社会信用代码、 “信用账本”等基础性工程,到各地纷纷出台惩戒“老赖”、发布企业“红黑榜”等举措,都是以制度力量培养诚信自觉。营造“守信者一路畅通,失信者寸步难行”的制度环境,能够让人们选择诚信更有底气,对社会信用的前景更有信心。
“诚信者,天下之结也”。自古以来,中华民族就倡导 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,讲诚实、守信用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基因。社会诚信,人人都是受益者,也是建设者,构成一个紧密相连的命运共同体。让我们行动起来,人人出力、个个尽责,共同赓续诚信血脉、推进诚信建设,合力托起一个讲信修睦、崇德向善的诚信中国。